磷32敷贴治疗,让您轻松告别瘢痕烦恼!

    发布时间: 2023-02-09 09:29:07 浏览次数:
    ☎0516-69851111 徐州市矿山医院
     

     
    我家宝宝有血管瘤,
     
    好担心,怎么办?
     
    别担心,
     
    这家医院的这种“神器”
     
    可以帮助你解决
     
    所有的难题和困惑……
     

     
    磷—32敷贴治疗
     
    2023年2月13日(星期一)
     
    磷-32适形敷贴治疗瘢痕疙瘩和血管瘤的患者可以到华润医疗旗下徐州市矿山医院核医学科就诊啦!
     
    咨询预约电话:
     
    0516-69851159
     
    0516-85758267
     
    小明
    磷—32适形敷贴是怎么进行治疗的呢?
     
    李尧梅
    徐州市矿山医院
    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治疗原则:恢复功能,改善外观,矫形美容,解除痒痛,控制生长,预防复发。
     
           方法是将磷-32溶液均匀吸附在特定滤纸上,根据各患者的临床不同要求、病态形状、病变大小制成适应相应患者的放射性强度、形状、大小的特异性敷贴器。紧密贴附于患处表面即可。
     
           磷-32发射的β射线,作用于瘢痕组织中产生胶原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受到电离辐射作用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变性,核固缩和细胞膜消失变成合体细胞,因而抑制了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原有瘢痕组织破坏,代之以正常皮肤组织机化达到治愈的目的。
     
           磷-32适形敷贴治疗血管瘤、增生性疤痕及瘢痕疙瘩的总治愈率为75.8%,总有效率为100%。经长期随访观察,未发现严重的病理性后遗症。因此,敷贴治疗瘢痕是有效、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小明
    磷-32适形敷贴治疗瘢痕的优势有哪些呢?
     
    李尧梅
    徐州市矿山医院
    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可根据瘢痕的形状、大小制成适应相应患者的特异性敷贴器,紧密贴合,不损伤正常皮肤,疗效肯定。
     
    方法简便,无痛苦。
     
    对于瘢痕体质的人,避免造成创伤,从而避免了瘢痕的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避免激素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安全性:磷-32发射的β射线在组织中的平均射程仅有3.2mm,因而不会对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损伤。
     
    费用低廉。
     
    案例分析
     


       



    延伸阅读
     
    Q:
    什么是瘢痕疙瘩? 
     
    A:
          瘢痕疙瘩,俗称疤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损伤愈合后形成的、以超出最初损伤边缘,呈浸润性、过度生长为特点的结缔组织。本病常继发于外伤、烧伤、烫伤、耳环刺激、注射和手术后,常伴有瘙痒、刺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面积的瘢痕疙瘩若发生在关节部位,使肢体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生活。
     
           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标准:①病变超出皮肤最初的损伤边缘,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呈蟹足状生长;②呈持续性生长,不会自行消退;③高出皮肤表面、质硬韧、颜色发红,呈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常伴痒、刺痛等症状。
     
           瘢痕疙瘩常需与增生性瘢痕进行鉴别:前者超出损伤范围,向正常皮肤侵袭性持续生长,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后者边界不超出损伤范围,有自然消退趋势,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Q:
    什么是血管瘤? 
     
    A:
    首先,我们要了解“胎记”和“血管瘤”的区别。
     
    胎记是一种色素性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的异常。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管畸形或者血管增生。
     
    血管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可高达10%,常在患儿出生时或出生不久皮肤上出现蚊咬状小红点,并迅速增长,以出生2~4个月时最为显著,处于生长期的血管瘤破坏性强,易并发出血、溃疡、坏死和瘫痕形成等,严重者可破坏容貌,影响功能。
     
    血管瘤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毛细血管瘤,它瘤体通常呈鲜红色,不同程度地凸出皮肤表面,外表状似草莓,所以又称之为草莓状血管瘤。

     
    专家推荐

     
    李尧梅
     
    主任医师
     
    副院长
     
    核医学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学组委员、徐州市核医学分会常委、徐州市核学会理事。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影像诊断及核素治疗工作,并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核工业部416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擅长核医学的影像诊断及甲亢、甲状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治疗工作。在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核素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地区甲亢剂量计算系数修订原则,甲亢碘131治疗剂量个体化的制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