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科介入科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 2019-08-20 10:56:46 浏览次数:
    介入科:血管造影栓塞术
    呼吸、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定位诊断,对消化内科、放射科和外科医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
     
    一)、选择性血管造影适应于:
    1.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仍继续出血者,
    2.内窥镜经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者,
    3.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或隐匿性消化道出血者,
    4.临床考虑病变在十二指肠以下,内窥镜不能到达者,
    5.出血部位明确但急诊手术危险大或病变适合介入治疗需先行血管造影者。
    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动脉损害所造成的咯血的手术。
      药物治疗对小量咯血效果较好,但治疗大咯血容易复发。垂体后叶素因有收缩冠状动脉,小动脉及肠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血压增高及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对冠心病、高血压及老年人不便于使用。本组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和栓塞技术对大咯血治疗效果明显,无血压增高、心肌缺血、腹痛等副作用发生。动脉栓塞中使用微导管技术治疗大咯血,还可以直接显示出血部位和原因、止血目标准确,效果迅速、安全、可靠,而且明显缩短了疗程。术中采取局部麻醉,病人痛苦小,成功率高。对大咯血危急患者,选择血管内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尤其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老年人及反复咯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为了显示出血,血管造影应在出血活动期进行。其特征性表现为出血部位的造影剂外溢,出现圆形,椭圆形或线条状异常阴性。对急性消化道出血出血本身的治疗宜采用经血管介入治疗,在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原因、部位的同时进行超选择性插管,对出血血管灌注缩血管药物或栓塞,既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同时又能大大缩短病程,降低患者生命危险性,为下一步根治病因的治疗争取时间。
    病历一:患者:周xx,男性,72岁。因“黑便1周,呕血1小时”于2019-01-03入院;入院10余天前感上腹痛,予口服胃药(具体用药不详),无好转,1周前进食“猪血”后出现黑便,量约400g,伴上腹痛,头晕、胸闷、心悸,未重视及诊治。1天前于当地医院住院,查血红蛋白60g/L,具体诊疗过程不详,仍感上腹痛、胸闷、心悸。1小时前患者突发呕血2次,为咖啡色样液体及血凝块,总量约2000ml,伴黑便1次,量约1000g,伴头晕、胸闷、心悸、大汗、乏力,当地医院予备血后拨打“120”送至我院急诊。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
    入院后给予止血、输血治疗,但患者仍频繁呕血、黑便,并出现发热,精神差,目前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风险极高,重度贫血,仍有再出血的风险。
    请普外科建议内科保守治疗,介入科会诊,可予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情况可行动脉栓塞术,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相关风险,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字。
    术中造影示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造影剂外溢,考虑破裂可能,和家人沟通后给予栓塞,复查造影示:胃十二指肠动脉未见造影剂外溢。术后患者未再呕血。平稳期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活动期)。出院后坚持服药,复查胃镜溃疡已愈合。
    病例二:患者刘xx,女性,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半月,咯血2天”。
    辅检:胸部CT(20190-03-06,本院):右肺尖空洞,曲霉菌感染?右肺感染性病变;右肺多发结节;右肺上叶部分支气管扩张。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1.右肺感染伴空洞、右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真菌性肺炎?2.2型糖尿病。
    治疗:内科消炎抗真菌止血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大咯血,患者遂至徐医附院胸外科就诊,因患者肺内空洞较大,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
    介入科会诊,建议予局麻下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情况,并予栓塞。关于手术利弊想患者家属阐明,并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家属同意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术中造影示:右侧上、中肺可见异常血管染色影,右侧支气管动脉供血,和家人沟通后决定行右侧支气管动脉栓塞,复查造影示:血管染色消失,术后患者未再咯血。

    消化道出血造影

    消化道出血治疗后

    咯血造影

    咯血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