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矿山医院开启“绿色消融”新时代,再次成功开展三维标测下房颤、房扑的射频消融治疗

    发布时间: 2019-04-25 15:11:00 浏览次数:
    4月19日,徐州市矿山医院心血管病内科在刘正强主任带领下采用Carto三维标测再次成功实施房颤、房扑的射频消融治疗,全程手术射线量极低,真正实现了“绿色消融”。据悉,我院已成功开展此类手术多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标志着我院射频消融技术已趋于成熟,使医院心血管疾病技术水平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案例1  /  房颤

    73岁的谷阿姨于7年前开始有反复发作性心慌不适症状,服用多种控制心率药物后症状有缓解,发作时心电图:阵发性房颤,心率120bpm。静脉应用胺碘酮针可以转复窦性心律,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谷阿姨就反复心慌发作,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心理上带来巨大阴影。行冠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

    与家属沟通后,刘正强主任决定为患者实施电生理检查+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经Carto系统标测并左心房三维重建。经右侧股静脉,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至肺静脉,功率30w,温控43℃,环左右肺静脉开口隔离,肺静脉电位消失,手术圆满成功。


    医学小常识
    什么是心房颤动?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1、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头晕、心绞痛、气短、胸闷等;

    3、有的患者以出现动脉栓塞(脑栓塞、肢体栓塞)为首发表现;

    4、少数无明显症状。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非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如迷宫手术

    介入治疗:导管射频消融

    目前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欧美指南均将导管消融作为Ⅰ类推荐。对于无或伴轻微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甚至可以是经过选择的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

    案例2  /  房扑

    62岁的刘先生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约5分钟,约半年发作一次。由于发作时间间隔较长,就一直没有重视,未予药物及特殊治疗。4月17日下午刘先生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家人便立即带其赶到医院求诊。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房扑。刘正强主任立即组织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会诊,确诊其为心率失常、房扑,决定为其实施射频消融治疗以根治。


    4月19日,刘正强主任带领的电生理团队在局麻下为患者实施了心腔内电生理+射频消融术。术中,在三维磁导航标测下,医生通过穿刺血管,将消融导管送到患者心脏,检查并确定引起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再通过消融仪发送射频电流消融治疗,使患者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从而彻底根除“病灶”。

    整个过程术者没有踩一脚透视,X光机处于闲置状态,达到了零射线的预定目标,并且用时短,仅40分钟就顺利消融成功,极大降低了手术时间。


    术后两天,患者未再出现心慌、胸闷、憋气症状,康复出院。

    徐州市矿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传统优势专科,成功治疗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房扑、室早、室上速等复杂心律失常。近期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免除X线透视,真正实现了“零射线,绿色电生理”,将射频消融由“二维”时代转化为“三维”时代,开启了“绿色电生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刘正强
    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华润集团优秀员工

    徐州市矿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从事内科工作20余年,两次在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心内科及心血管介入治疗,对心内科高血压病、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心肺复苏、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相关适应症、禁忌症并能熟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