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清明至,柔肝健脾,清降火气。

    发布时间: 2024-04-03 10:33:10 浏览次数:
    ☎0516-69851111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唐·元稹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中医学中,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且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中医养生意义。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故清明养生应“顺时而为”。
     
    清明三侯
    一候·桐始华
    清明时节,阳气旺盛,桐花开始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田鼠躲回洞穴,而喜爱阳光的鸟类开始活跃,这反映了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的自然现象。
    三候·虹始见
    清明期间雨量增加,雷电活动频繁,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正是春和景明之时。
     
    起居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春为肝气当令。春主生发,立春之后,人体内的肝气逐渐旺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而阴气相应逐渐消退。此时节,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做到晚睡早起(晚睡并不是指熬夜),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
     
    饮食养生
     
     
    清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强调“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酸入肝,春季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容易引起肝气过亢,气机升发太过。木旺则克脾土,容易影响脾胃,容易产生食积腹泻等疾病,因此可以多食用甘温食物,以补脾胃。
    多吃荠菜、菠菜、韭菜、豆芽、香椿等护肝;多吃薏苡仁、赤小豆、扁豆、山药、大枣、银耳等健脾;不宜多吃羊肉、狗肉、公鸡、海鱼等过于辛热、生发之物,以防生痰助火。
     
    运动养生
     
     
    俗话说:“春动生阳”,因此,春末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清明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适当地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需注意的是,春季运动不宜过大,以免运动过度, 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